坑【爹】的印度?
印度执法局(Enforcement Directorate,ED)今年6月9日再发布文件,指控小米“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涉嫌违反该国的《外汇管理法》,意味着印度当局可能正式没收已被扣押的48亿元。
小米2022年净利润为85亿元,被冻结的资金相当于其2022年逾56%的净利润。
(资料图)
小米在印度的遭遇
印度执法局在去年5月指控小米非法汇款,并冻结其银行账户中涉案资金48亿人民币,是印度迄今为止最大数额的扣押。小米此后进行申诉,但在今年4月被印度法院驳回。
小米曾在声明中指出,款项中逾84%为向第三方公司、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支付的知识产权费,并称这些费用是用于小米在其印度版本的产品中所使用的技术,且已经向印度当局报备。
但印度执法局称小米并未与高通签订合约,因此不可能有任何产权费需要付予高通。
相关的德意志银行印度分行高管则在调查中表示,印度法律要求小米印度公司和高通公司之间签订法律协议以支付专利费,小米印度公司告诉银行双方确实签订协议,但出于保密原因而没有提交给银行。
小米在6月14日回应称,在印度的业务符合印度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公司正研究被没收巨额事项,并等待书面判决。
受刁难的不止是小米
近日又有媒体报道称,印度政府在电子和通讯技术部举行的会议上,要求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本土的分支需由印籍人士任CEO等要职。
印度政府还要求,中国手机厂商将合同生产订单委托给印度代工厂商,通过与印度企业的合资企业,将当地制造范围扩展至零部件级别,并必须雇用当地经销商,扩大当地出口。
中兴通讯在印度近期可能也有点小麻烦。
印媒4月16日引述知情人士称,印度电讯营运商沃达丰创意公司(Vodafone Idea)向中兴通讯授予了一份价值超过20亿卢比的网络设备订单。
但这个新订单已引起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处(NSCS)的注意。报道提及,中兴通讯目前仍未获得NSCS的“可信来源”批准,只被允许更换现有零件,若希望升级网络,需先得到印度政府许可。根据印度政府的规定,对于全新的网络部署或升级和维护,通讯公司须获得NCSC的批准,并提供有关供应商及其技术的讯息。
许多中国公司在印度确实做生意很困难。印度还以安全考虑为由,禁止了300多个中国应用程序,包括TikTok等颇受欢迎的应用程序,并收紧了对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的规定。
于是很多人就觉得,印度是不是在专门针对中资企业?
事实上这个就属于想多了。
因为在对外资企业打劫这件事上,印度可称为“一视同仁”,并没有特别针对中国出海企业。
印度的“魔幻”营商环境
印度的外资企业营商环境糟糕到什么程度呢?
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曾经发过一篇文章《 》,可以作为参考。
另外任泽平曾经写过《》,还有《》等等文章,也可以看看。
关于上述文章中提到的“印度法律上很强的随意性”,再多说几句。
根据印度联邦应急管理局规定,除非明文允许,所有资本账户交易【“资本账户交易”指改变印度居民在印度境外的资产或负债(包括或有负债),或改变印度境外居民在印度境内的资产或负债的交易】都是禁止的。任何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或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实体都必须按年向联邦应急管理局提交一份名为外国负债和资产(FLA)的申报表。
而印度的《外汇管理法》则授权中央政府,可以根据公众利益,对资本账户交易进行限制。
那么怎么解释“根据公众利益进行限制”?
印度法律沿用英美法系,不是成文法。大家细品。
如何客观看待印度
那么摊上这样的邻居,我们中国企业是不是就只能吃闷亏了呢?
是不是就因噎废食,不要与印度做生意了呢?
不是的。
曾经外国人也觉得中国人很奇葩。我们现在觉得印度人奇葩,其实是因为对印度的了解太少了,企业界、学术界都存在大量严重的误解。
要充分理解印度的思维方式,深入研究印度人的思维习惯,才能利用这种思维习惯,并依据这些客观规律来做成生意。这是可能的吗?是可能的。
那么应该如何去科学理解印度人的思维方式,而不踩坑呢?
笔者不想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在此只向想真正了解印度投资印度的朋友、或者想与印度做生意的企业推荐几本好书:
1、《不可思议的印度》,东方出版社,汪涛著。作者在印度前后做了15年市场工作,常驻印度工作和生活,是中国通信设备第一次成功进入印度市场的主要操盘者。
2、《印度社会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陈峰君著。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3、《印度经济史——内部专家的洞见》,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比马尔*迦南著。作者是印度央行前行长,也曾担任印度政府财政大臣。
看完之后会对有印度有关的经济现象有更理性的认识,对与印度进行经济贸易往来有切实的帮助。
笔者不卖书,是个人觉得好,比看媒体文章有价值,会颠覆一般中国看客的认知。各位感兴趣的各取所需吧。
标签: